Loading...  # 近一个月以来第二次失眠 上次还是在科保答辩的当晚,结果还没出来所以失眠,所以写的东西算是立足现在回望过去,这次是因为结果出来了,保上了,开始为未来的路怎么走考虑而失眠,所以算是考虑未来了。 拿到了得之不易的保研机会,却还要为未来怎么走而抉择。摆在眼前的无非就是保内保外的问题。 我想去外校的理由到底是什么?排名更高、面积更大加之换个环境。无非是这三点。而真正对于自己发展最重要的导师,实验组,只要不是需要避雷的,其实谁都行。而不去或者说形势所迫去不了外校的理由又是什么?无非是竞赛经历个人获奖能够拿100分但是专业知识通通零分。这不是复习不复习的问题,而是通信对于我来说,不能说讨厌,至少对于知识的学习方面始终都是很被动的态度。简单说就是提不起兴趣,就算以后就业了也还是想去互联网。所以其实还不如直接就去计算机。外校的计算机可以说是不可能了,如果说通信的专业知识分通过复习复习还能拿到20的话,那对于计算机我是-50,毕竟对于北科的通信来说,两个学科课程差距太大了。 那么就自然而然地就到了保本校的问题上面:我保本校的理由是什么?最显而易见的答案就是有个不嫌弃我非计算机出身,愿意要我而且学术水平很高的老师。换言之,唯有本校我才能跨计算机,从一个C+的专业轻松地跳到B+。而且实验室的水平是真的很强。还有一点就是风气方面。对于学校我不敢说很满意,但是对于学院我已经是非常满意了,至少学院的大部分老师都很好,行政方面也大都以学生为本。在这方面我觉得可能相比于其他学校对我来说算是一项加分点。 那么不想保本校的理由又是什么?当然是想出去理由的相反:学校知名度不太高,学校小而且还要继续待在这里至少三年。那么如果只看未来的发展前景呢?就工作而言,想去外校其实就是想为自己在找工作时再镀个金。但我还是认为个人能力才是最重要的。在提升个人能力这点,至少对于马老师来说,我是非常相信的。毕竟问同学、学长的评价都是强但是实验室相比较而言肯定累。做学术嘛,累应该也是正常的。虽然这方面可能要被未来的我狠狠吐槽,但是我还是不会有丝毫的怜悯把自己送往这样的未来,强迫自己受苦,我一直很在行。 从智能车比赛开始,我对自己的评价一直就是:非常擅长给自己没苦找苦吃。(虽然自大三下以来我看起来可能比较像是越来越摆)。我认为,经历了真正的艰难,总会得到点什么提升。而回望我的大学生涯,能让我走到今天的其实并不是那点竞赛带来的提升,而是因为去选择了这种艰难所以才有了机遇,是选择大于努力的问题。如果我没有选择去做人人都卷疯了的智能车校内赛,也就不会开启我的大学竞赛生活。如果我没有顶着重重筛选努力加入车队,没有经历过那四个月的车队管理生活,我就不会拿到大学的第一个国奖,更不会有自信去加入听见。说到听见,我真的只能说,我的大学又一向上的转折点就从这里开始了。退出车队,加入听见,认识了一群人,一群影响了我大学后半段生活,甚至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的人。我从来不认为我自己有多么优秀足以让我能接触到这群人,我只是觉得我能遇见他们,全因我选择了走“真正的艰难”这条路罢了。 所以,像个虔诚的教徒一样,选择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吧。 最后修改:2022 年 12 月 01 日 © 允许规范转载 打赏 赞赏作者 支付宝微信 赞 0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
仅登录用户可评论,点击 登录